2024年已然落幕,回首这一年,AI应用领域无疑是科技赛道上最炙手可热的板块,豆包、Kimi、文小言(原文心一言)三款产品激战正酣,发展路径大相径庭。
2024年初,AI应用市场寒意未消却已热潮涌动,竞争的硝烟迅速弥漫。Kimi率先崭露头角,以迅猛之势冲击着市场格局。
据钛媒体沐白的数据,2月Kimi访问量达305万,环比1月翻倍,得益于前一年在长文本领域深耕,其支持200万字超长无损上下文版本,吸引专业创作、学术研究等领域用户。3月,Kimi流量呈井喷式增长,飙升至1261万,涨幅高达321.58%。
此时,整个AI应用市场正经历剧烈震荡,据AI产品榜监测,国内AI应用访问量前10名产品中,多数上演了从流量下滑到大幅反弹的戏剧性反转。2月,仅有Kimi和智谱清言的流量逆势上扬,而文小言、通义千问等产品则遭遇寒潮,文小言访问量下降33.42%,通义千问下降45.05%,但到了3月,9家产品的访问量增速超40%,大厂与创业公司纷纷裹挟资本涌入买量大战。
5月成为一个关键转折点,字节首次公布豆包大模型家族,一口气推出通用模型pro、通用模型lite、角色扮演模型、语音合成模型、语音识别模型等模型。5-6月堪称豆包的投放关键期,开启了大规模投放战略。据AppGrowing数据表明,4-5月豆包投放金额预计为1500-1750万元,而到了6月上旬,投放金额如火箭般猛增至1.24亿元。仅用6天时间,豆包就从5月5日的免费榜第112名飙升至前10名,并在6月11日登顶免费榜总榜。从6月中旬到现在,豆包已经坐稳苹果免费应用榜的第一。
豆包在移动端的优势明显,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,豆包APP在移动端的生态流量达到了2752万,而Kimi智能助手在移动端的生态流量则为459万,还不到豆包数据的17%。
同时,豆包在网页端与Kimi的差距也逐步缩小,据SimilarWeb数据显示,4月,Kimi的网站访问量约为1900万,豆包的网站访问量大约只有Kimi的17%,而在豆包投放最猛的6月,豆包的网站访问量上升到了630万,上升至Kimi的27%。
同一时期,在6月的百度WAVESUMMIT深度学习开发者大会上,百度CTO王海峰宣布文小言累计用户规模已达3亿,日调用次数最高达到5亿次。6月28日,极光大数据发布了《2024年5月中国生成式AI行业市场热点月度分析》报告显示,文小言APP荣登榜首,成为最受欢迎的AI应用。文小言APP自2023年3月推出以来,其调用量已超过14亿次。月活用户连续5个月的持续增长,用户达到1105.6万,稳居国内厂商第一,并且断档领先天工、智谱清言、Kimi等一众生成式AI应用(kimi的月活甚至不及文小言的1/4)。
不过从整体数据趋势来看,受2024 年 3 月抖音巨量广告限制 AIGC 软件投流影响(4 月 2 日起非字节系产品无法使用抖音、头条流量池),Kimi、ABAB 6.5系列(MiniMax的大模型)、 GLM-130B(智谱AI的大模型)等大模型日活下降,获客成本攀升,根据新浪科技此前报道,Kimi投放广告的获客成本约在10元,如果算上拉新后用户问答互动产生的算力成本,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达到12-13元。据七麦数据,Kimi6月日均下载量约为1.7万次。算下来,Kimi一天的获客总成本至少需要20万元。
2024年下半年,尤其是8-12月成为AI应用发展的分水岭。此前,市场产品功能同质化,用户多观望、尝鲜,各产品月活差距不明显,而后半场竞争格局突变。
8月以来,尽管豆包投放规模小于Kimi、智谱、星野等产品,但平均月下载量近600 万次,凭借抖音的流量加持,月活高达 2000 万,遥遥领先。据火山引擎总裁谭待透露,“2024年5月模型日均tokens 1200亿,7月涨到5000亿,9月涨到1.3万亿,截至12月15日,豆包大模型的日均tokens突破了4万亿,7个月里增长超过33倍。”
9月文小言APP一周年媒体沟通会上,百度副总裁、AI创新业务负责人薛苏表示,文小言APP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千万大关,累计调用量超过了20亿次,总时长季环比增速达82%。
10月中下旬,豆包 APP的日活规模逐渐上升,在一定程度上由其智能体耳机OlaFriend的开售所带动(OlaFriend需要搭配豆包APP,唤起AI功能)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10月豆包年轻、高线级城市用户占比均有提升,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这部分用户对新兴产品的接纳程度高。
硬件消费会促进软件的使用,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,2024年10月豆包APP35岁以下年轻用户合计占比达62.7%,较上月增加2.5%;高线%。
在2024年12月,AI产品榜发布的国内月活总榜中,豆包以7116万的月活断层式遥遥领先。而Kimi以1669万月活反超文小言1347万月活,在国内月活总榜中排第2名。文小言高开低走,更名转型红利短暂。长期因受豆包与Kimi双面夹击,用户流失加剧,从9月月活超千万至12月1347万,增长速度缓慢被Kimi反超。
进一步从具体数据对比来看,豆包的优势尽显无疑。豆包的月活不仅是 Kimi 的 4 倍有余,更是达到了文小言的 5 倍之多,甚至将 Kimi 与文小言的月活总和拿来比较,豆包也是对方的 2 倍不止,在月活数据这一关键指标上,豆包已然建立起了压倒性的优势。
回首2024 年 AI 应用市场的龙争虎斗,烧钱换增长的打法赤裸裸地映照出各款产品的兴衰沉浮。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,抱紧抖音这棵流量 “摇钱树”,在短短半年内几乎霸占了广告投放的半壁江山。在流量定胜负的残酷逻辑下,大厂手握天然的海量用户资源,再配上财大气粗砸出来的充足营销预算,打这场用户争夺战简直就是降维打击,豆包的强势崛起就是最有力的铁证。
再看文小言,起初还风头无两,到后来却每况愈下,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一点点流失,逐步走向下坡路。Kimi年初凭着一股冲劲冒了个头,可后续乏力,即便咬紧牙关苦苦支撑,在豆包和市场大势的双重挤压下,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对方用户不断增长,同样逃脱不了滑落的命运。